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小小科学 大大学问 ---在科学中探索,在科学中实践

发布时间:2021-12-16 15:46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凌霞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2756 【公开】

小小科学 大大学问

---在科学中探索,在科学中实践

宜兴市凌霞实验幼儿园 朱欣妍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是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幼儿可学习的内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进步,从此科学走近幼儿,幼儿也走近了科学。但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难题,那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呢?

关键词:科学探索、如何开展

正文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科学领域的区角

(一)空间布置

根据班级活动室的面积、幼儿人数等因素来确定。

1、活动室面积大:(尤其是人均面积较大的班级)创建科学区可以分主题创设:

如沙水区、光影区、电磁区等;

2、面积小的班级:在创设科学区时可能就需要与其他区域结合起来考虑。

可以把科学区和自然角相结合,也可以把科学区、数学区合并设置为益智区。

3、没有开放式橱柜的班级,可以把科学探索的材料集中在几个主题箱中分别摞放等开展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在取出来分组或个别使用。

1、科学的活动内容丰富,有的需要水,有的需要电,有的需要黑暗或光照。科学区最好能临近水源、光源和电源,或者有特别的装置。

2、科学区的探索活动需要幼儿专注投入。科学区要注意与表演区等相对吵闹的区域有一定间隔3、有足够空间的班级,教师还需要提供橱柜摆放科学区的材料。按主题放在篮子、托盘或者盒子里,贴上标签在摆放到幼儿能自由取放的橱柜中

(二)科学活动区材料选择

材料是科学区创设的关键,材料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材料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科学区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探索兴趣,所以,教师应该丰富科学区材料内容。教师要设计多样性的材料,以体现活动内容的可选择性。在区角活动中,多样化的材料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幼儿获得丰富科学经验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多样性,不仅指活动材料要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对于同一学习内容,教师也要考虑怎么样通过多样性的材料,以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例如磁铁的内容

1、科学活动区材料的来源:根据本期的目标和主题以及生成的内容,预设需要的材料,进行有目的的收集。

2、科学活动区材料的呈现

(1)材料要求丰富多样:并不是一次呈现得越多越好,如果所有的材料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桌上或篮子里,会让幼儿不知要做什么,有可能就成为胡乱摆弄甚至是打闹的玩具。

(2)材料最好是按主题或者是循序渐进分层次呈现,让孩子既能从材料的提供中明白要做什么,也能达成操作探索的目标。

(3)材料提供时分类呈现:

可以分别装在篮子、盒子或托盘里,幼儿拿的一篮、一盒或者是一个托盘,就是一次探索活动所需的材料。

(4)通过图片提示,隐形指导的方式

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过程、方法,同时,还可以提供图表、图示等供幼儿记录探索的过程。

三、科学无处不在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预设的教育内容或者操作材料远离幼儿的生活,或者超出幼儿的年龄阶特点和认知规律,尽管浪费很多时间讲解,幼儿并不感兴趣。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有关物体弹性的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收集了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海绵、乒乓球、木块、石头、铁钉、布等材料,教师问幼儿哪些材料有弹性,一些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因为它能弹得那么高;另一些幼儿则说乒乓球没有弹性。这时,老师犯难了,因为从理论上讲,乒乓球应归于没有弹性的物体一类,但从直观上说乒乓球又是有弹性的。解释来解释去,幼儿还是不理解,最后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偏难,因为有关乒乓球是否有弹性的探索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乒乓球也没有必要在本次活动中投放。 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有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也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环境的变化,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在课间,我们带领孩子们玩“找影子”的游戏,幼儿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看得见影子,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影子,有的时候影子在前,有的时候影子在后;小朋友们都爱吃冰淇淋,有一定的“冰会融化成水”的经验。有一次,在玩冰块时,我拿了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冰块,问小朋友,如果冰块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一杯冰块会变成一杯水,于是我把杯子放在太阳下,很快,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一杯冰块融化后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准确的,要亲自动手试一试、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农村有很多便利的条件,比如菜地多,饲养的家禽、家畜比较普遍,树木、竹林等也便于幼儿观察,是很好的活教材。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科学活动和生活紧密的融于一体,让幼儿感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例如,黄豆泡在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黄豆变大了”。可是黄豆变大了多少呢?这就是要借助于数学。我们可以通过计数或者测量的方法,来精确地认识黄豆的变化。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开展,科学发生在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例如高楼大厦是如何建成的,为什么轻的东西会漂浮在水中,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带领孩子们去探索,去研究,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堆积、累积,而是生长、是成长。幼儿的发展更不是学科只是和技能的简单相加,事实上幼儿在任何一个活动中,获得的都是整体的发展,另外幼儿有着丰富的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要限制孩子们的发展思维,要去让孩子展开思维,共同带领他们成长。

教师在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幼儿发展天空中有很多蜻蜓在飞,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则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蜻蜓,帮助幼儿理解蜻蜓低飞和天气是有关系的。

科学无处不在,让我们善于发现科学,探索小小的奥秘,收获知识,收获朋友,收获成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积极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21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幼儿园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使我们的孩子不断探求、不断成功、不断进步,在科学的海洋中健康地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官林镇凌霞南路228号     联系电话:1391538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