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春雨滋润童心 培养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1-12-17 09:59 分类: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扶风小学 点击量:4762 【公开】

春雨润童心   培养良好习惯

---浅谈新市民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

宜兴市扶风小学  周曙光 张紫雯

摘要:外地农民工离乡背井,流落本地,辛苦打工赚钱。随之,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渐突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了解并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背景的特殊性造成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缺失的现象,坚持“以人为本”,动员教师,父母和身边的同伴,甚至是全社会的力量来尊重和帮助每一位孩子,采用以身作则,向榜样学习,开展各种活动等形式和手段,走进他们的心灵,关爱他们,积极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为外来工和农民工子女积淀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良好习惯的缺失  以人为本  尊重关怀  健康奋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外地农民工离乡背井,流落本地,辛苦打工赚钱。随之,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渐突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流动的孩子,从农村到城市来的孩子,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父母亲到了城里,在老家留守的孩子。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其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他们像“没有春天的柳絮”,随着自己父母飘飞在不同的城市之间。

正是父母工作和住处的相对不稳定,使得他们对自己子女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的有效度变小了,困难增大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惑和冲突,这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整个学校的教育效果,也关系着将来整个社会的安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人格养成。” 而人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农民工子女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心理上存在自卑的心理倾向,多采用激励、赏识、表扬的手段,走进他们的心灵,关爱他们,积极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挖掘自身的优点,克服存在的问题。因为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人格一旦树立,将会成为农民工子女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一、一声叹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儿童心理和教育专家最近指出,环境变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远甚于成人。孩子来到新的人文环境中,由于语言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心理上常常会有不适应。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从小培养要习惯的重要性,习大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但是由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背景的特殊性造成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让人不由一声叹息。

1、家庭环境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好的环境可以改善孩子的情绪和情感,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智力活动。家庭环境对外地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一般来说,农民工所租用的房子主要来自于农村的民房,这些房子都是些农民的旧房,房子拥挤和破烂。孩子的活动空间小,狭窄的环境必将给孩子心里产生压抑感,而杂乱的摆设,又会使孩子心情浮躁。

 ②大部分农民工的卫生习惯比较差,家庭环境不整洁,有阻于孩子从小文明举止和习惯的养成,长期下去将导致孩子松懈、懒散。如开学初我校有部分外地学生个人卫生很差,有些不洗脸就来上学;有些在大热天不知道洗澡和换衣服,整个人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臭味。

③家庭是所学校,父母亲是最能影响孩子成长的老师,所以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一言一行都要为孩子竖立起正确的形象。然而一部分农民工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乱说脏话,如“他妈的”、“老子”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如:我们学校三年级有一外地生在开学初,中午下课铃声响了以后说:“吃饭了,吃饭了,小猪吃食了。”

2、学校教育环境的变化。新老师和新同学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慢慢熟悉,但教材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使他们一下子适应不了,从而导致他们成绩的快速滑坡,对学习丧失兴趣最终使他们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3、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当地人对他们的鄙视。有些素质低下的当地人当面侮辱他们,或出言不逊。这也可能会使外地孩子产生自卑感和仇恨感,从小埋下仇恨社会和报复社会的种子。另一方面,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时,外地人经常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各种言语和行为都会产生,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爱与责任——“衣带渐宽终不悔”

1、跟我一起来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2、父母做典范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孩子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愿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如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让他的撒谎形成空间。

3、榜样力量大

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孩子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他们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伙伴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指导做完每一项作业后及时打钩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袋子中。

三、和谐班级——“莫愁前路无知己”

1.我喜欢温暖的班级

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努力引导每个小组积极创设和谐环境。一方面,搞好教室的环境建设,师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在许多教室里会看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实现自我”等醒目的标语,激励着农民工子女自信自强。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求师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教育每位学生“心中有他人”,引导本地学生与农民工子女相互信任和帮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老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同学之间也其乐融融,互尊、互爱、互助,消除了被“遗忘的角落。”

2.我展示自己的风采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农民工子女更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关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位农民工子女敢于冒尖。在小干部的培养上,每班都适当考虑农民工子女人选,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挖掘其潜能。许多农民工孩子经过努力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如六年级的小江、小屈等同学,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屡次获奖,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引导着更多农农民工子弟自尊自强、积极进取。

3.我参加多彩的活动

在班级中,农民工子女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参与活动和体验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为此,我校提倡每个班做到“一人一角色,人人有角色”,鼓励农民工子女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心中有集体”的理念,学会为集体服务,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如我校开展了“我为李小添光彩”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学做小主人,热爱第二故乡,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本地孩子中去,消除自卑,快乐成长。

4.我明白感恩和回报

近几年来,在我班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呵护,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农民工子女存在“我是弱势群体,理应受到他人帮助”的不良思想,这种思想对其人格完善非常不利。为此,我班在全体农民工子女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教育他们学会爱。我们结合“爱与奉献”等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在接受老师和同学“爱”的同时,逐步学会去关爱别人。

四、发奋图强——“天生我才必有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每当学生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那么他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所谓“正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可以有很多“强化物”,如社会性强化物(微笑、抚摸、夸奖、奖状等);消费性强化物(糖果、练习本一次性消费物品);活动性强化物(看影视、去公园、踢足球等);操作性强化物(航模、手工、组合玩具等);拥有性强化物(文具盒、图书、光盘等)。

1.代币制。如培养农民工子女“早晚刷牙漱口的习惯”,哪天做到了,就奖励一朵用纸做的“小红花”,没做则不奖;积累了5朵“小红花”,就可换一颗用纸做的“金五星”;积累了5颗“金五星”,就兑现事先约定的奖励。这个方法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应注意所定的行为要具体、单一、可行;最终的“强化物”要对儿童有吸引力;每天的行为检查、“花”与“星”的交换要认真细致。

2.影响力黄金表。先制表让农民工子女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孩子要养成的习惯;哪天做到了,就由孩子自己在表中相应的格子里划“∨”,没做则划“╳”;以5周为一个单元,单元结束后,儿童在“我的体验”中写简短的体会,把表交给教师或家长;如果35天都做到了得一等奖,30天做到了得二等奖,25天做到了得三等奖,奖的办法要事先约定,一、二、三等奖要有区别。这个方法适合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单元时间不可过长,行为要求不可太复杂,教育儿童以诚实的态度填写。

3.行为契约。由父或母与儿童签订(亲子契约),也可由教师与学生签订(师生契约);儿童为甲方,成人为乙方,双方都要承诺要做到的行为;做到了有奖励办法,做不到有惩罚办法;还要规定契约的有效时期;以上内容要形成文字,并张贴在室内显著位置。这个方法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应注意成人与儿童要保持平等地位;承诺的行为要具体、可观察的到,项目各以1至3个为宜;有效时期不可太长,以1个月左右为宜;惩罚办法要有针对性,要讲究适度,要讲究巧妙。

我班根据农民工子女的思想状况和激励评价要求,肯定每位学生思想品行等方面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乐趣,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树立自信,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评价时,我们不仅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更充分考虑农民工子女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对农民工子女予以全面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加强自我教育,促进发展。这种新的评价模式一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尊重关心农民工子女,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一定会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让他们能够“留得住”,“学得好”,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诚然,外来农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和研究。我们相信只要在培养外来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充分关爱,付出努力,这群候鸟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会因为我们的重视、关心和悉心的教育而更加灿烂。

1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联系电话:0510875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