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科研论文

学科育人的启示——以语文学科为例(城中实小 刘心洁)

发布时间:2021-12-13 11:35 分类:科研论文 发布单位: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 点击量:3531 【公开】

学科育人的启示——以语文学科为例

 

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学科育人仍具有相当丰富的借鉴意义。新时代小学教师在德育中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仍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下更要求德育要从小抓起,学校德育也更应该从小抓起。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又是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小学时期的德育是人一生中接受德育的黄金时期。

以学科课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对是非多错、好坏、善恶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在集体、社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

我们班有个学生,一度成为老师的噩梦,上课时很难集中精神;写字时,写完一个字要一分钟;日常生活中,周围卫生一度成为班级最需要改进的。而身上唯一明显的优点便是诚实。老师发现,这位学生在重要的集体活动中,尤其是与班级荣誉挂钩的事情,他都一丝不苟的,绝不添乱,与平时的表现相比,简直像换了一个人。经过多次的观察,老师发现,他的低自尊感并不是真的没有自尊,而是想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在学科课堂中的多次恰到好处的赞扬,让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要比严厉批评有效一百倍。把他的作用投射到班级中,强调他对班级的重要性,让他有更多的集体、社会的责任感。

从以上的事例不难看出,再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学生都是会有进步的。一次改变不难,难的是保持,这时结合学科的育人作用就再合适不过了。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爱护弱小,蚂蚁团队纪律严明、团结互助的简单而有趣的榜样,润物细无声地潜进学生的心底。

在学科育人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人会走进一个误区:将道理和启示直接硬塞给学生,注重表面的接受,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领悟,更忽视了平时生活中的改变和保持。因此,我特别赞同郭萍的“留白”理念。[[2]]最经典的是郭老师在《景阳冈》一文中,对“武松打虎是否是不爱护老虎的行为”这个话题的讨论,他就以一个简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勇敢和环保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二、以学科课堂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课本中的一些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三年级上册的《花的学校》为例,学生在读这篇泰戈尔的散文的时候,起先并不不能理解,甚至是老师也会觉得这篇课文没什么好学的,太过深奥,学生理解不了。但经过尝试会发现,学生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是能够体会到母爱与童真的,也是能感受到对自由的向往的。小学阶段作为独立人格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积极表达自身的感情与生活体验,对其他人、事、物的看法也或多或少带有自我感受的投射。但是我们目前的学科教材并不会直接把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直白地呈现出来,这都需要我们年龄甚小的学生自己去体悟,而如何体悟呢?则需要他们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经验在听说读写中深入地体会。[[3]]

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旁边立碑呢?参考上给出的答案是表达对毛主席的思念跟感恩。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今世界的孩子大部分生活优渥,不缺吃穿,他们很难理解一口井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引出当地的两则童谣,经过对比和想象,学生就理解了乡亲们对这口井的重视和珍惜,也更容易让他们体会当时当地的人民对买主席的爱戴和感激之情。

学科课堂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不应只立足于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师生讨论。我觉得方式上应该有所创新,让学生从完成课堂任务的讲向争着抢着讲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学习资料也要做到多样性跟适切性。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中可以选取五壮士跳崖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五壮士跳崖时舍生取义、不畏生死的崇高精神。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一起磅礴的气势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为人称妙,但单一从学科角度去讲而不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教学。但语文课的资料引入要适当,有主有次。过度的资料引入则会喧宾夺主,一节正常的语文课反而因为教师的过度引入而商城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历史课。因此,资料的引入要匹配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也要适度。要注意是学科课堂上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必须是建立在语文知识掌握这个基础之上的。

如何让学科育人到位却不过度?那必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在一次《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学习中,一昧的引入资料并不如多次的设置情景朗读,一昧的引入资料容易将主要内容割裂开,而多次设置情景朗读则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情感,在体会情感之后产生共鸣。

三、注重自我教育的德育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谈到,“要使少年的良知和意志成为推动他作出良好行为的动力”,“不能把教育简单地归结为教师下命令和学生盲目的服从”。自我教育远比教师下命令,学生按命令行事要有价值得多。在生活中有个特别普遍的例子:明明准备今天写一张卷子,但这时妈妈发话了:“某某某,你今天给我昨晚一张练习,写不完不准玩手机!”本来的自觉一下子会变成逆反心理,假如此时已经放下手机,拿起卷子了,因为这句话,可能会逆反性地继续打游戏。有这个段子似的例子不难看出,从自我出发的自省、自控、自查远比教师下达的命令有效得多。

综上所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利用学科中的知识和情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进行自我教育。

 



[[1]]严晨曦.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3):81-84.

[[2]]郭萍.基于学科育人理念的语文课堂“留白”[J].江苏教育,2021(49):55-57.

[[3]]周振华.让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的红色基因植入儿童心灵[J].教学与管理,2021(23):30-33.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宜城街道学前路18号     联系电话:138122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