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科研论文

回归本真语文 构建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2-12-15 07:46 分类:科研论文 发布单位: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 点击量:4183 【公开】

                       宜兴城中实验小学  秦春芳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有人说目前的语文教学得了“多动症”:学生唱歌、表演、画画,就是静不下来识字、写字、阅读了;有人说目前的语文教学得了“浮肿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全被“整合”进了课堂,学生只能走马观花,根本没时间品味、积累、运用课文语言了;又有人说目前的语文教学发起了“高热”:自主热、合作热、探究热、多媒体热……热度越来越高,教学的效率越来越热……到底什么才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真义所在? “双背景下,如何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在充分朗读、个性感悟的基础上构建生命互动、有效拓展的课堂,才能秉承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保持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广采博取、扬长避短、生机勃发。

一、语文课应“读”占鳌头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因此我们应该把朗读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首先,要保证朗读的时间。在语文课上要给朗读留下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读破句、认真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多试读,多练读,让他们读出感情,读出情趣,读出味道来,切不可做个读书的样子,草草过场,匆匆收兵。其次,要让学生有想读书的冲动,有兴致勃勃地抢着读书的欲望,有不读不快的遗憾感。在于永正、支玉恒这些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上,对于读书,学生总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通过点拨、引导、激励、竞赛等手段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抢着读,挖空心思地读,尽可能多地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这是我们追求的读书境界。再次,读要体现目的性和层次性,以读为本的“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真正让学生在读中增加语言和文化的积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对课文的感情朗读是这样设计的: 在指导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抓住课文形象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想象荷花的优美姿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盛开时的各种姿态,在读的时候,要通过语气高低轻重的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的“冒”、“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声音读,体现出荷花姿态的多变和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甜美心境,读起来就自然充满感情。

部编版第五册里有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位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自读,用书上的词句填空:一座(   )的大花园、一座(   )的宝库;第二个层次是精读,探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你从哪里你读出来的?学生抓住一些重要的句子仔细地读,反复地读,读出句子中蕴含的内容;第三个层次是研读,先读读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三题如果到小兴安岭旅行,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理由。引导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说理由时突出景色美丽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出物产丰富的的特点,还有的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点进行表述,实现了语言内化运用。学生的精彩解读感染了我,也陶醉了在座的师生。

二、语文课应“童言无忌”

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让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这种感悟不是靠老师从文本中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领悟。这种发现、领悟没有谁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智慧去实现。课堂上,我们教师应不断诱发和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进文本的境界,用我们的理解和知识背景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充满灵动的对话,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究、体验;帮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斓的时空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虽然他们的看法可能带着稚气的童真,但却充满了孩子们纯真的灵气。

例如:一位教师在导读《读不完的大》这篇课文时,读了课题有一位学生天真问:老师,这本书有房子那么大吗?怎么会读不完呢?儿童极富好奇心的可贵天性,稚气的问题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老师顺势引导:你真会提问这本大书到底有多大?书中会有什么呢?我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寻找答案教师不仅鼓励了学生敢于大胆提好奇的问题,而且也借激趣,深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文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理解“孤帆”这个词时,大部分同学说这是孤零零的一条船,而一位男同学就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我从“孤帆”这个词儿体会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大家想想看,这时候江面上肯定会有很多船,可作者为什么只看到孤帆呢?我认为当时作者的整颗心、满腔情,都在好朋友孟浩然身上,即使其它的帆船进入了他的视线,他也好像没看到一样,真可谓:驶过皆不见,唯见浩然一扁舟啊!学生那精彩的、充满个性的发言,令我们不禁为之喝彩!童言、童心、童趣回归了课堂,那种感觉真好。

三、语文课应“动”感十足

这里所讲的“动”,是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为只有构建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这样,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首先是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构筑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一方面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这样一来,师生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进入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性的、奇妙的境界,师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展现。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以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为主要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有了这个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敢想、改说、改问,形成促进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原动力,激起自主创新的推动力,师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相长的境界。其次是生生互动,让思维在共振中引发。生生互动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种活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生生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首先,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第二,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第四,在互动中也可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如拼音教学中“b、p、d、q”这四个声母字形相近,学生经常混淆。我就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难点问题。结果有的学生用手指编了一套手指操来区分“b、p、d、q”;有的学生分别给这四个声母配了一幅图画;有的学生则想出了四首与“b、p、d、q”对应的儿歌……。由于在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学习结果也就呈多样化趋势。

又如部编版一上的《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课文语言亲切生动,使用多个叠词,如: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我先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草、荷叶、谷穗的形状特点,感受事物的可爱。再带上动作或神态,演一演,读一读读出事物的可爱美好的感觉。指导课文背诵时抓住“鞠着躬”大肚子一挺学生加上动作,弯弯腰,挺挺肚子边演边背诵。学生起来了在表演读中,“动”出真体验、真感情四季的美好事物,表达四季的喜爱之情。

四、语文课应“超级链接”

经常上网的老师会有这样的体会,网络世界犹如无边的大海,徜徉在网络世界。点击那一个个“超链接”按钮,会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惊喜。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书,一篇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绝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上我们应创造性地超越教材,将学生的学习资源“超级链接”到更为宽广的领域。如果能充分发挥“超级链接”的优势,势必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无限精彩。教师可在守本的基础上精心选择“链接”的内容,利用链接所带来的丰富的内涵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例如在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感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内心体验成功地表现在对世界的奇妙之中: 奇形怪状卵石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泉水叮咚叮咚一路欢笑向前跑小鸟们抖动着羽毛呼朋唤友…这样的链接又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使教学成为生活的阐释,阅读成为生活的体验。                                     

又如在学习《肥皂泡》这篇课文后,可引入“冰心作品总目录”,此外还可引入“文学大师冰心的故事”,让学生对冰心关心孩子,希望孩子茁壮成长的感情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了解冰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点亮学生理想的火花……这样的链接,使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语言、欣赏语言上,而是进入了迷恋语言、崇尚文本作者的境界,从而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智慧对话。

“双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在简简单单地教上创新、认认真真地读上创新、让学生得到扎扎实实发展上求得实效上创新,我们语文课能够恢复本真,追寻灵动,让”在语文课落地生根。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宜城街道学前路18号     联系电话:138122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