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科研论文

丰富语言经验:锤炼语文“童子功”的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22-12-13 10:11 分类:科研论文 发布单位: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 点击量:5586 【公开】

【摘要】   丰富语言经验,是锤炼学生语文“童子功”的重要任务。丰富语言经验要经历三重境界。第一重:多角度积累,助力表达,练就一支“生花妙笔”。通过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经典句式、写作方法、传统文化等,提高表达水平;第二重:多途径积累,丰厚底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指导学生从课堂、生活、阅读中积累;第三重:多渠道运用,融会贯通,淬炼一颗“玲珑之心”。通过创设活动、主动交际、多科结合等方法盘活积累,润泽童心,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  丰富语言经验  积累  运用  文化底蕴  语文“童子功”

 

     清秋时节,梧叶飘飘,笔者从一直执教的六年级回到四年级,新接手了一个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上课前,我仔细批阅了每一位同学的暑假作文,孩子们的习作题材丰富,有一定的感受,但都有一个通病:语言匮乏、描写平淡。第一节作文课,结合学生的作文,我表扬了一些优秀习作,然后指出几个共性的问题,并以病文为例,指导学生修改

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我发现全班只有几个同学,开始在本子上尝试修改,其余大部分同学都是冥思苦想状,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显得很无所谓,若无其事地开始干自己感兴趣的“小动作”……我有些不解,课后找几个同学谈话,才了解了真相。原来,四年级的同学还不太会修改,大部分同学的修改,都依赖家长,所以很多老师都把修改作为家作,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修改。于是,我挑选了各个层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和他们一起修改。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不会修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语言的经验。也就是他们语言贫乏,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句子来描写。由此,我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练就语文“童子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丰富语言经验”这个概念是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吴忠豪教授,最近在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颁奖典礼暨观摩课活动讲话中提出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一直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这只是语言经验的一个方面。语言经验还包括运用语言的经验,如词语如何运用,句子怎样联结,演讲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形式等等。这些大都无规律可言,就是凭经验,凭感觉。有些学生为什么词语用不好,句子写不通,因为他缺少词语运用的范型,句子运用的范型,也就是缺少语言运用经验。其实语感也是一种经验,语感不是学理知识,而是对语言的感觉,是一种感性经验。

吴忠豪教授还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该将丰富学生语言经验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关注语言经验的积累,就是要让学生积累丰厚的语言材料,并在实践中运用、练习,习得丰富的运用经验,积淀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让学生练好语文“童子功”。

如何丰富语言经验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丰富语言经验,锤炼语文“童子功”需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多角度积累,助力表达,练就一支“生花妙笔”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习讲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交流、表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好的语言表达,就像一棵树一样,佳木成荫、姿态万千、蓬勃向上、欣欣向荣;而拙劣的表达呢,则如一丛灌木,没有主干,枝节横生、牵牵绊绊,毫无美感。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一支“生花妙笔”,让他们的表达成长为一棵具有生长力的大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积累词句,让表达“枝繁叶茂”

首都师大有位博士做过一个调查,她收集了四到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若干篇,分析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作文有什么相同的特征。最后研究出一个结论,词汇量是区分学生作文水平的最明显标志。一篇三四百字的文章,低水平作文用的实词仅85个,中水平作文用的实词150个,高水平作文实词使用量超过230个。可见词汇量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那些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语。

师:出示《火烧云》中描写颜色的句子,想一想作者高明在哪?

生:作者把颜色写得更具体。

师:作者都写了哪些颜色,用笔画出来。

生: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红彤彤”和“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红彤彤更可爱。

师: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叠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你来读一读。

师:像“葡萄灰、茄子紫”这样的词语有什么好?像这样的词语叫做“比喻色”,你能说出这样的比喻色吗?

学生说出的词语:珍珠白、宝石蓝、孔雀蓝、柠檬黄、玫瑰红、象牙白。

教学中,薛老师带领学生及时捕捉到了课文中的新鲜词语,并引导学生体会妙处,进行仿说练习。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积累了一组词语,习得了一种表达语言的方式,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都说课文是个例子。因此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用课文来教学生怎么学表达,但其实我们也不能忽略课文的典范作用。课本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式语言。很多词语和句式都值得学生借鉴、模仿。例如

《匆匆》一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式: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一个排比的句式,借景物的变化,表现了时间流逝的快。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连用四个问句,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惶恐和不甘。

这样的句式,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注意欣赏、背诵,那么日积月累,学生脑海中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语言材料库,那到需要表达的时候,又何愁没有语言,没有很好的表达形式呢?

2、积累方法,让表达“姿态万千”

    表达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同样讲述一件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样说,不同的表达方法,往往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结合课文这个例子,带领学生揣摩各种写作方法的作用 ,并积累表达的方法。例如《桥》一文,可以让学生领会并习得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学习《穷人》一课,可以让学生积累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可以让学生领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方法;《盼》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写文章可以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揣摩、习得并运用这些方法,就是丰富语言经验,这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表达“千姿百态”,富有个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积累素材,为表达“开源广流”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找不到素材。这其实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的表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缺乏素材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语文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开源广流”,积累丰富的素材,备足写作的“原材料”。以下几点是笔者的一些尝试:

   1)小型“主题交流会”

例如,课前五分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班级里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可以让学生交流以下读书的感受;可以聊聊身边印象深刻的人;还可以说说自己喜爱的美食……总之,每天一个话题,既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舞台,又能引导学生发现和积累身边的素材。而且学生间的交流还能相互启发,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2)微日记

微日记篇幅短、便于操作容易坚持。每天用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记录一天中有意思的内容。这样微日记篇幅短、便于操作容易坚持。每周需要写周记时,学生可以翻阅微日记的方式,回放一的精彩,撷取生活的精彩。

3)电子记录法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拍照片、发语音都比较快捷,学生也可以用拍照和发语音的方式,随时记录生活中的发现

3、积累文化,为表达“养根固本”

积累文化就是要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汲取营养。文化积累的主要方法是熏染。微风轻拂的早晨,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一起诵读古诗,在古诗诵读中领略诗词的精妙;传统节日的那一天,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了解节日的风俗,品尝节日的美食,欣赏节日的图片,感受节日浓郁的生活气息;每一次外出旅行,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学会与人交谈,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研究二十四节气,了解各个节气的来历、习俗,吟诵相关诗词,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积累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情感、思想上受到熏陶,从而激发情感,改变思想,滋养心灵,让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见识,有情感,有底蕴的人。这是由内而外的滋养和改变。当学生的文化积累达到一定的“量”,这个“量”就会转变成“气质”散发出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多角度积累在丰富学生语言材料的同时,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润泽了学生的心灵,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积累,旨在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堪称练就语文“童子功”的第一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多途径积累,丰厚底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积累的内容丰富多样,也就意味着积累途径的各不相同,大致归纳起来,有这样三种:

1、在课堂中采撷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要用两只眼睛看教材。一只眼睛去发掘课文中可以“教”的元素;一只眼睛用来发现课文中可以积累的内容。每堂课的教学,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一部分时间用来积累。这样习得和积累两不误,课堂才会高效,学生才会收获满满。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我们在感受火烧云绚丽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喜爱之情的同时,也要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用词造句,以及描写火烧云变化的高明,并迁移尝试运用这样的写法。此外,我们还要通过多读文中经典语句的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写作方法。

2、在生活中捕捉  

生活是个万花筒。可以说生活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说课堂上的采撷,重在老师引导学生去积累,那么生活中的捕捉就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素材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

首先,要学会观察。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让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例如《莫泊桑拜师》一文,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各种各样的马车,观察守门人,要求他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在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积累素材。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由表及里、从上到下、运用多种感官、连续观察、比较观察、不同场景观察等多种方法。

其次,要善于思考。观察到的内容,只有进一步总结、对比、思考、探求,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第三,要及时交流。 “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生活中的发现需要课堂中的“引导”,更需要课后的交流。课堂上老师的“导”能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奇妙。课后的交流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会细致观察,并深入思考。

3、在阅读中汲取

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确如此,阅读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个人的气质、文化修养主要取决于他的阅读。阅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我们在古今中外来回穿梭,了解各地的不同风貌和民族文化;可以让我们读到精彩纷呈的故事,感悟诸多的道理,引起心灵的共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走近伟人的生活,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从而经历思想的一次次“蜕变”……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就是一种人文素养的积淀。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通过各种途径积累,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生命的厚度,带领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空间,带给学生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这是锤炼语文“童子功”的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多渠道运用,融会贯通,淬炼一颗“玲珑之心”

丰富语言经验的目的是融会贯通,学会运用。只有学会运用,才能激活积累,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而如何运用,则需要我们开创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热情,随时纠正学生运用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1、创设活动,搭建运用平台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是寓教于乐的最佳选择。下列活动,或许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诗词考级”活动——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让学生积累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举行了从“积累”到“运用”的系列活动。

诗词积累   积累诗词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为了让激发学生的积累动力,见证学生积累的过程,我们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张《诗词积累表》。如图。配合积累表,黑板开辟了诗词专栏,定期更新古诗。学生每天积累,每天记录,各班每周评选“诗词之星”,并记录在黑板角上。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诗词考级   每学期期末,各班都组织“诗词考级”活动,并根据学生会背古诗的数量,进行考级,颁发相应的ABC“考级证书”。学生在考级中不断刷新积累的数量,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

诗词历练   诗词可以和游戏相结合。课间活动,学生们举行飞花令”游戏或者唱着诗词歌跳皮筋;课间操后,学生可以到升旗台进行诗词攻擂;放学时学生在诗词诵读声中排队走出校园……

诗词大赛   每一学年,我们都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级各类诗词大赛。从人人可以参与的“班级诗词大赛”到一定规模的“校级诗词大赛”,再到大规模的“市级诗词大赛”,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激活诗词积累,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审美、气质、心灵和思想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2)“美文诵读”活动——领略经典美文的魅力。

美文诵读是学生积累外化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诵读的精彩,在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美文诵读活动,学生要沉入作品,细心涵泳,方能准确把握情感,并进行精准的展现。活动中,学生或独自诵读,或与同学合作,或者邀请家长参与……为了在诵读中崭露头角,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反复吟诵。这个反复吟诵的过程,就是积累内化的过程。而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正是他们积累的语言、情感等的生动外现。

3)“角色扮演”活动——感受别具一格的阅读。

孩子的童真就是扮演,他们喜欢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要自己动手制作心目中喜欢人物的服装,还要走进阅读人物的内心,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模仿人物的语气、神情、动作……学生们既要当设计师,又要做导演、演员。活动中他们需要和同学交流、合作,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积累。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所得到的体验、积累和锻炼也是终生难忘的。

4)“成语乐园”活动——走进妙趣横生的世界。

参加“成语乐园”活动需要“游艺券”。“游艺券的取得和平时积累的成语息息相关。学生每积累100个成语可以获得一张“游艺券”。活动当天,各班会开设各种“成语乐园”活动。如“成语接龙”“填字成词”“成语模仿秀”“看图猜成语”“成语闯关”等等活动,积累的成语越多,参加的活动也越多,得到的历练也越多。学生在欢乐的游艺中积累语言,领会成语的妙用,可谓“妙趣横生”。

当然,活动的形式还远远不止这些。但不管是什么活动,设计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以积累和运用为宗旨,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运用的平台,那学生的积累就能与运用,相融共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主动交际,寻求互通融合

交际就是交往和交流。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交往,不能让自己的积累发挥作用,那这样的积累就是无用的。怎样让学生在交往中盘活积累呢?以下形式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1)“主题演讲”  演讲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参加演讲活动,学生撰写演讲稿的过程,就是激活语言材料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为了增强说服力、感染力,他们需要或旁征博引,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各种写作方法,各种情感表达方式,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在这样的演讲中,领会到的是语言的魅力,积累的喷薄,成功的喜悦……

2)“爱心义卖”  这是一种交际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讨价还价的实战中,运用的是言语的表达技巧,生成的是言语智慧,还能锻炼胆量和思维的灵敏度。更为可贵的是,这种运用形式,学生非常喜爱,且很实用,学生在自然的交往和相互学习中,丰富了语言经验,可谓“练而无痕”。

3)“辩论比赛”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言语形式。学生在激烈的唇枪舌剑中,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调动所有的积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及时应对别人的“攻击”,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去发现别人言语中的漏洞,“以子之茅,攻子之盾”,并从各个角度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的一种高强度挑战,堪称高难度“运用”。

4)专题研究   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尝试进行各类专题研究。专题研究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问、数据对比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或研究结果。例如,六年级同学寒假期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李白的足迹,并绘制地图,用诗词记录足迹,了解李白的心路历程和创作背景。这样独特的积累,与运用相融,有趣味,有深度,有意义,让学生的积累历久弥新。

(5)“主动教授”  这是一种教学相长式的积累,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理解和积累,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恰当的转换。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小老师”可以讲得快一点,简略一点;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小老师”要讲得慢一点,具体一点,有时还要进行生动的比喻……从“积累”到“内化”,再到“呈现”,学生需要在积累的材料中走几个来回。这也印证了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 · 戴尔(Engar Dale)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即主动教授他人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图片1.png

3、多科结合,尝试融会贯通

   积累后的运用,如果只局限于语文学科,那终究是单一的、枯燥的。反之,如果语文的积累能与其他学科结合,那必将走出局限,大放异彩。

例如诗词与古诗结合,可以打造优美的古诗操;诗词与绘画融合,可以形成意境幽远的古诗配画;诗词和歌曲相配,可以谱成美妙的古诗歌;诗词与食物相遇,会让美食富有韵味;诗词与游戏组合,可让娱乐独具品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累与运用巧妙结合,融会贯通,促进积累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这是锻造语文“童子功”的第三重境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语言就必须多角度、多途径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然后多渠道运用。古人云“知行合一”,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练就扎实的语文功底,为学生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位学生的精神都染上绚丽的文化底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忠豪.丰富语言经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2019年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颁奖典礼暨观摩课活动讲话.

3. 【美】德加 · 戴尔.视听教学法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M】. 上海教育科研.

4【美】马文·哈里斯.文化 人 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 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5、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N.人民日报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宜城街道学前路18号     联系电话:138122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