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化课程,庆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要: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节日特定的仪式、习俗和庆祝方式可以弘扬中国文化,而我国的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手工等可以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得以传承和发扬,《指南》中也指出:“应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而课程游戏化作为一种为幼儿提供有趣学习体验的教学理念,十分契合幼儿的学习特征。本文就是对传统节日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进行了新的思考,希望可以为幼儿园节日教育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课程游戏化;策略
随着的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过洋节、习洋俗,让传统节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幼儿园课程是肩负祖国未来教育重任的启蒙环节,需要重视传统节日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而课程游戏化作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让幼儿因游戏对课程活动产生好奇和注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与课程游戏化进行融合,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传统节日,体验节日内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获不断成长。
一、利用建构游戏,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在想象中进行不断操作的创造性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帮助幼儿在抓握、搬运的过程中锻炼肌肉发展,培养幼儿的耐心、坚持的良好学习品质。因此,教师利用建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从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对端午节的习俗的了解,当幼儿说出端午要赛龙舟后,鼓励孩子们动手搭建一艘独特的龙舟。首先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找一找龙舟的图片、模型,让幼儿观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龙舟是由龙头、龙颈、船身以及龙尾四部分组成的,还可以给幼儿看龙舟的比赛的视频,让幼儿知道龙舟比赛需要用到船桨,还需要大家一起动作划一的划桨,保持节奏、鼓舞士气的大鼓。然后鼓励幼儿自己设计龙舟的图纸,进行自己喜欢的室内建构游戏。当幼儿能够熟练搭建后,转变场地用大型材料进行户外龙舟建构游戏,并在最后分组开展端午节赛龙舟大赛。同理元宵节可以让幼儿建构各种各样的灯笼,大家一起赏灯、猜灯谜,中秋节可以让幼儿建构赏月台,大家一起赏月饼,吃月饼等等。幼儿在各种节日里搭建不同的物体,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于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有效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借助角色游戏,体验传统节日活动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具有真实性及替代性的游戏材料中幼儿可以探索和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在这种与自身社会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中也能激发想象、创造的能力,并提升社会交往及语言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反映以幼儿社会印象的角色游戏来帮助他们体验传统节日的丰富活动,让幼儿在想象、模仿中激发幼儿的民族归属感。如:在元旦之后组织幼儿进行过新年的角色游戏。用“大家喜欢过新年吗?”进行引导性提问,让幼儿说出自己以往过新年的感受,延伸至“新年都会做哪些准备”,让幼儿回忆以往过年时买年货、添新衣等活动,接着用“新年时的庙会有什么好玩的游戏?”来帮助幼儿交流投壶、套圈、猜灯谜、表演以及各类特色小吃等内容。然后明确过新年角色游戏中进行游园会的套圈、投壶活动,并开设年货超市以及爆竹售卖点,让幼儿在讨论中了解各自角色的任务。在准备好游戏场地、材料后进行过新年角色游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老板、顾客等角色,于一系列新年活动中沟通交往了解各自的需求,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不仅体验了传统节日的趣味活动,还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通过手工游戏,营造传统节日氛围
《纲要》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手工游戏作为幼儿园班级活动的主要内容,不仅能帮助幼儿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发展、锻炼手脑协调能力,还可以让幼儿在观察想象中培养创新精神。而传统节日中包含各种幼儿的作品,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传统节日中我们民族特色作品的观赏性,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手工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在欣赏了解中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于操作和体验中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切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从而进一步喜欢上传统节日文化。如:在中秋节带领孩子进行丰富的手工游戏。首先带着幼儿在故事中了解天上十个太阳,民不聊生,后羿射九日,获得仙丹,交由嫦娥保管,因歹人所迫嫦娥意外奔月后人们设宴祈求上苍能让后羿与嫦娥团聚的中秋传说。接着在交流讨论中提取出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赏圆月、看花灯等。鼓励幼儿在团圆、压扁、搓条的动作中做出好看的黏土月饼,于画形、剪裁、粘贴的操作中完成中秋满月装饰,在设计、制作、组合的过程中做出独一无二的中秋花灯。最后引导幼儿将手工游戏的成果装点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共同进行中秋节班级的环境创设。在蕴含浓郁传统节日内容的手工游戏中,幼儿了解了中秋节的传说由来,明确了相应的节日习俗,还在动手创造中制作了传统节日的艺术品,进一步增强了传统节日的浓郁氛围。
四、结合音乐游戏,享受传统节日乐趣
《指南》中提出:“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音乐游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一个重要部分,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与认知能力。而传统节日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帮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内涵、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音乐游戏来帮助幼儿享受传统节日的乐趣,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旋律、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喜欢上传统节日。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律动游戏,让幼儿在节奏感的体验中享受传统节日的乐趣。如:在重阳节开展音乐律动游戏《重阳节》。在游戏开始前引导幼儿交流对重阳节的了解,在明确重阳节有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的主要习俗后,引出今天的歌曲《重阳节》。接着让幼儿听歌曲的音频,为幼儿示范“九九重阳”和“九九登山”的手势动作,在第一部分的律动动作后,鼓励幼儿参与《重阳节》的律动创编,用小评委投票的方式选出今天的律动动作,最后再让幼儿跟着音乐完成整个律动游戏。整个音乐游戏不仅让幼儿体验了具有趣味性的传统节日,还在创编律动动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集体音乐游戏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如:在元宵节用《滚汤圆》为幼儿提供一个同伴合作的集体音乐游戏,幼儿根据音乐“咕噜咕噜滚汤圆”的部分牵手围成汤圆形状顺时针移动,在音乐中“变小”得部分一起向中间聚拢,让汤圆变小,在“变大”的部分则是向后退步,将手拉手组成的汤圆变大。幼儿在集体音乐游戏中既增强了同伴间的合作,又了解元宵节要吃汤圆的习俗。
总之,在传统节日背景下进行课程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游戏化的教学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还合乎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玩中学、学中玩”教育理念。幼儿在丰富的游戏中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体验节日活动,于积极的参与中营造传统节日氛围,享受节日乐趣,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之情。做到“戏”化课程,庆祝好传统节日。
参考文献:
[1]资隽岚.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策略[J].明日, 2021(3):0267-0267.
[2]胡筱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J].基础教育论坛, 2020.
[3]杨敏.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 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J].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8.
[4]顾玉娇.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析[J]. 2020.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