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城北小学

>学校首页>教师园地>教师文章>内容详情

凸显有效引导:数学思维发展的引擎

发布时间: 2021-12-30 14:25 发布单位: 宜兴市城北小学 浏览量: 3960 【公开】

宜兴市城北小学    徐哲兰

内容摘要:新课程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努力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应该说,教师适时的介入和调控,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正由于教师的介入,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必须注重有效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凸显引导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引擎。

关键词:  凸显   引导   发展   数学思维  引擎

一、凸显有效思考方法,让学生有“理”地思维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等方式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不能只顾按预设的教案一成不变地进行着教学程序。教师要懂得“坐享其成”,这种“坐享其成”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很多教学生成有预设性的,也有非预设性的。教师一次好的随机引导,能让课堂化腐朽为神奇,展现教师非凡的教育机智。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一课中,有一道改编后的例题:334-99。

师:请同学们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计算后汇报:334-99=334-100-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另一名学生插嘴了:“我的不同。后面应加1。”(学生原话)老师在第二位学生插嘴时灵活调整教学思路,顺应第二位学生有效地思考方法,让他说出正确的算法:“334-100+1”,并板书在黑板上,把学生汇报的“对”“错”算法都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丁用334元钱去购一只价格99元的足球,付出100元,找回1元,现在小丁还有多少元钱?” 学生看了购物付款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各种算法,进行对比,展开讨论,让学生说出想法,在学生感受正确做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减要补”的算理。这堂课,教师能充分利用来自学生信息,顺应学生有效地思考方法,让学生自主有“理”地思维,使课堂出现了自然而成的师生交流场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坐享其成”,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同时适时地介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地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思维,真正进入教学无痕的最高境界。就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凸显有效思考方向,让学生有“度”地思维

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思维兴趣后,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只能停留在问题的某一层面,既无法展开,更无法深入,而此时的学生正处在“愤”“悱”的状态,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施展巧力,有效引导,层层推进,将对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教学中,当“侦察员”告诉了“指挥员”“目标A在东北方向”,而大炮仍不能击中目标A时,学生产生了疑惑,此时教师及时跟进:“大炮还击不中目标,说明除了要知道方向外,还必须明确什么?指挥员还应该知道哪些准确的信息?”,在教师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对方位图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思考,明白了要准确描述目标A,必须考虑“观测点、方向、距离”三大要素,学生思考问题全面了,描述目标自然从模糊而清晰。学生由浅及深的思维痕迹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见得(下划线部分是学生每次较上一层次深入思考的结果):目标A在东北方向——目标A在阵地的东北方向——目标A在阵地的东偏北20度方向(或北偏东70度方向)——目标A在阵地的东偏北20度方向,距离1500米。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并分享学习的快乐,在交流中达到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数学课堂要力求学生始终在兴致高昂地尝试、交流、争论,对每次的发现都充满惊喜,当然这种惊喜的获得与探求的热情无疑与教师适时的启发、指点有关。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们处于愤悱之际,教师那廖廖几语总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习推波助澜,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往往在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善于抓住这些机会,甚至包括一些“美丽”的错误资源,不断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论,在讨论辨析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不唯书、不畏权威的学习品质。

三、凸显有效探究空间,让学生有“质”地思维

  要想让学生获得系统而具有深度的知识,并使能力得到提升,就得靠教师的点拨、明确、归纳、深化。教师的这种作用不仅能使学生走出学习中分析判断的迷途,而且能让学生不到位的回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最终让学生得到满意而欣喜的学习成果,这就是教师“点石成金”的艺术。

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1/2后,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孩子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不知谁喊了起来:我折出了这张纸的1/4。很显然,学生折出1/4这种行为并不在老师的预设之中。如果老师皱皱眉,否定这个学生没听清老师的要求,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即刻便熄灭了,教学当然会波澜不惊地按着老师的预案进行,但其他的学生谁还敢越雷池半步呢?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学生哪来的主动地位,哪里能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呢?当然,折出一张纸的1/4,这只是个别学生的行为,这个学生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个1/4是什么意思呢?其他学生是否明白这个1/4是什么意思?这个1/4值得师生现在就停下脚步来研究吗?抓住这一时机加以引导,不仅会使这个学生明白这个分数的意思,也会使全班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这种理解上看,学生“折出一张纸的1/4”这一教学信息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教师应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加以引导。后面的教学效果证明,老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加以引导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微笑着问学生:“你怎么知道折的是这张纸的1/4呢?”学生说:“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1/4。”老师问其他学生:“他会折这张纸的1/4了,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学生有的说:“他没按老师的要求折。”有的说:“他很了不起,都认识1/4了。”有的说:“他很会创新。老师只教了1/2,他就认识1/4了。”老师也高兴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个同学的启发下,同学们折出了1/4、1/6、1/8……黑板上贴满了学生的作品,学生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快乐。课堂也因此在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教师抓住并有效利用了一个学生的创造性见解加以引导,使课堂形成了新的兴奋点。

凸显教师的有效引导,不只是引导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探索更深的东西,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数学问题引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去尝试创新,提高学生的探求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数学课堂教学引导的本意。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与学习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教师的合理引导程度,努力使自己的引领与介入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成为数学思维发展的引擎,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发现之旅",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学素养。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